2009年,
因為一本書,
我和「花天久地劇團」結下了不解之緣,
也因此認識了Playback(一人一故事)劇場,
那是一種即興劇場的原創型式,由演員即興演出聽眾的感覺與故事,
在尊重、見證、聆聽及詮釋中,再創造出個人故事的意義,以及生命的質與美,
並把演出當作一份珍貴的禮物送說故事的人。
一直無法想像自己也能演戲,
直到參與「花天久地劇團」,
我尤其對其中的「流動塑像」(Fluid Sculpture)特別感興趣。
那是playback劇場中最基礎、也最被廣泛使用的型式,
主要是由演員不斷重覆的肢體動作、聲音及短句,
將觀眾提供的內心感受具象化,以一種寫詩的方法來即興演出,
著重的是說故事者各種內心感受的並列。
一段「流動塑像」的演出時間,約莫兩三分鐘,
在說故事者敘事的同時,演員們除了需用心聆聽外,也須從中擷取待會兒要即席演出的精華部分。
這其中甚至沒有討論,當然也無須劇本,憑藉著演員間的表演默契,一場精采「流動塑像」就在觀眾眼前展開了。
接觸「流動塑像」之後,我想那對引導學生的詮釋書中劇情是個多棒的方式呀!
它毋需舞台全景製作或華麗而繁瑣的舞台服飾及化裝,更不用小演員死記背誦劇本,
孩子們可以在看似無意但又經過細心思量的狀況下,重新演繹圖書的內容。
透過「流動塑像」的演出形式,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文本中的角色,
並以一句話加上肢體動作來重現書中人物,擺脫了傳統戲劇過份背誦劇本的限制,
及透過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孩子們無拘無束地發揮自已的創意及表達讀後感,
肯定更能加強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及對閱讀的興趣。
在有了想法之後,我即在應用在2009年花蓮縣閱讀教育成果展的表演節目中,
當時,我們學校共有三個班級共襄盛舉,分別以「流動塑像」的形式,
演出了《台灣小兵造飛機》、《晶晶的桃花源記》以及《斷角鹿喔拉夫》,
在排演的過程中,不僅小演員們興味盎然,連共讀書籍的孩子們也看得津津有味,
不但意見一堆(因為大家都看過書嘛),還恨不得也能上場「玩」一下,
以這樣簡單的表演形式來呈現故事,演書真是一點兒也不難呢!
閱讀習慣絕非單靠「宣導」、「規定」或「獎勵」即可養成,
真正的閱讀動力必須源自於孩子內在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而戲劇的歷程就如同閱讀一部立體的有聲書,
透過演出,讀者將跟著書中的人物,展開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
在引導孩子以「流動塑像」的形式演出書中故事之後,我發現戲劇確實能有效加強小朋友的閱讀興趣及深度。
想一起玩玩看以「流動塑像」的形式來演書嗎?
新象六週年館慶邀請您一起來看看Playback的演員們,
如何讓書中人走上舞台的「星光大道」。
(許慧貞)
- Mar 25 Thu 2010 09:12
閱讀的星光大道 ~ 4.17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